寶寧寺、毗盧寺 明、清代水陸畫展

二O一一年佛陀紀念館落成後,為落實佛光山「以文化弘揚佛法」的宗旨,並促進兩岸文化交流,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簽署五年合作協議,於佛陀紀念館展出佛教藝術,每年一次,今年邁入第四年,展出「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 明、清代水陸畫展」。

常言: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即應。任何有形無形事件的產生與建立都必須要靠「緣」,所以佛陀說:「萬法因緣生,萬法因緣滅。」此次展出,讓我不禁想起佛光山與水陸法會的種種因緣……。

一九六七年佛光山開山,一九七三年四月首次啟建「清明報恩孝道水陸法會」,四十餘年後,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落成,二O一五年展出「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 明、清代水陸畫展」。

佛光山一向廣結善緣,每次啟建水陸法會,都希望以萬緣共成佛事,正所謂「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捨,同結萬人緣」,故名為萬緣水陸法會。佛陀紀念館的建造,家師星雲大師特別邀約臺灣及世界各地千家以上寺院、百萬信眾共同興建,讓社會大眾及佛教界能共襄盛舉。凡此種種,無不體現星雲大師提倡人間佛教的精神。

值此「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 明、清代水陸畫展」展出之際,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為提昇宗教儀軌與藝術文化的研究水準,特別舉辦水陸畫相關課題的國際研討會。參與本次研討會的學者來自韓國、美國、日本、臺灣及大陸等地,計十四位。研討會中特別恭請心定和尚擔任專題演講人,他除了講說,並現場示範水陸儀軌中的梵聲、直聲、書聲……諸種唱腔。

二O一五年十一月,水陸法會、水陸畫展、學術研討會,體相用三者一體,同時在佛光山舉行。這不僅是歷史性的一刻,更是有史以來首次將水陸相關課題作一大結集,因緣殊勝。

水陸法會在宋代以後有南北之分,在清中葉以前水陸法會主要以北水陸為主力,清中葉以後南水陸後來居上,成為漢傳佛教道統,北水陸則退出歷史舞台。南、北水陸的法會儀軌不同,義理性質也頗具差異性。南水陸主要依據宋代釋志磐的《水陸儀軌》而來,明代雲棲袾宏(蓮池大師)重編的《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為依歸,該類儀軌主要以天台教法來貫通。至於,北水陸的儀軌主要依據宋代《天地冥陽水陸儀文》為圭臬,儀軌內容以唐密及華嚴教法貫通。關於懸掛的水陸畫軸,南、北水陸二者亦有差異性,一般而言,南水陸一堂畫作約七十餘幅,分為上下堂;北水陸一堂畫作並無明確規範幅數,一堂大型的畫作可達一百五十幅,通常懸掛時並不分堂,而依序掛出。

現今臺灣水陸法會所採用儀軌是南水陸,所以民眾對於北水陸儀軌與畫作不甚明了。此次展出以明清時期的北水陸畫作為主,計一O二件,藉此讓大家了解明清時期水陸法會的發展,以及水陸畫的歷史流變,可說難遭難遇。

有人請問星雲大師:「何謂生命教育?」大師回答:「因緣。」祈願此次展出,不僅提升大家對美的感受,也是一場心靈的饗宴,更是一堂值得細細品味的生命教育課程。

在此,要特別感謝共同主辦的中華文物交流協會,與承辦單位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以及參展單位:山西博物院及河北石家莊依舊畫坊。此外也要特別感謝國家文物局顧玉才副局長、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王軍主任及策展人李天凱等,還有家師星雲大師的全力支持,才得以讓不同樣貌的水陸畫能夠順利來到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展出。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如常


2015/11/14 - 2016/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