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佛館緣起-為舍利重光、正法永存而興建

一九九八年星雲大師至印度菩提伽耶傳授國際三壇大戒,當時西藏喇嘛貢噶多傑仁波切(Kunga Dorje Rinpoche) ,感念佛光山寺長期為促進世界佛教漢藏文化交流,創設中華漢藏文化協會、舉辦世界佛教顯密會議,乃至創立國際佛光會等,是弘揚人間佛教的正派道場,於是贈送護藏近三十年的佛牙舍利,盼能在台灣建館供奉,讓正法永存,舍利重光。

佛牙舍利世上僅有三顆 乃佛教界無上珍寶

佛牙乃佛教界無上珍寶,代表佛陀真身,目睹佛牙即見佛真身,禮拜佛牙等於禮拜佛陀本人,祂不僅是佛教界重寶,也是世界級典藏。

所謂佛牙舍利,是骨舍利的一種,為釋迦牟尼佛涅槃荼毗火化後,所遺留下來的固體結晶物,此乃佛陀宿世以來,由戒定慧三學薰修所得,功果圓成,為無上福田。

根據《福報經》、《大智度論》、《作佛形像經》、《最勝王經》,供養舍利的功德如下:

1. 遠離八難,不墮三途。
2. 世世出生富貴之家。
3. 增福增慧,可證得阿羅漢果。
4. 精進修行,往生淨土有分。
5. 於未來世可當釋天王、梵天王,或轉輪聖王。
6. 值遇諸佛,令出離生死。

目前世界上僅有三顆佛牙舍利歷經兩千五百多年,仍留存於世,其一現在珍藏於佛陀紀念館,其二保存在斯里蘭卡,其三留藏於中國。

由此可知佛牙舍利的珍稀,來到佛陀紀念館,如果不去禮拜供養佛牙舍利,等於是入寶山,卻空手而回。

佛牙舍利不僅是佛教界重寶,也是世界級典藏。

佛光山寺高規格 歷經九年嚴謹興建佛館

佛陀紀念館「前有八塔,後有大佛,南有靈山,北有祇園」的宏偉格局。

為了佛牙舍利這無上至寶,星雲大師在台灣高雄市大樹區興建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二○○三年佛陀紀念館舉行安基典禮,歷時九年,於二○一一年十二月廿五日落成。

佛陀紀念館坐西朝東,占地總面積一百餘公頃,自安基至竣工,歷經九年,光外觀設計圖便繪製了百餘張,後經一再修改,成為現在除了主體建築本館外,更有所謂「前有八塔,後有大佛,南有靈山,北有祇園」的宏偉格局。主要建築位於中軸線上,從東至西依序有禮敬大廳、八塔、萬人照相台、菩提廣場、本館及佛光大佛等,另外南有靈山,北有祇園。

佛陀紀念館本館高近五十公尺,占地四千餘坪,基座高大,塔身覆鉢式,基座外飾黃砂岩,塔身為鏽石。基座四隅立四聖塔,四塔塔身壁龕浮雕圖案。塔內各設有菩薩造像,分別為大悲觀世音菩薩、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及大行普賢菩薩。本館內部地下一層,地上三層,除供奉佛牙舍利外,另設有可容二千餘人集會的大覺堂及多功能的展示空間。

地下設有四十八個地宮,預計向全球大眾徵集具有歷史性、知識性、當代性及紀念性之各種文物,每百年開啟一室。藉由大眾共同的徵集,讓佛陀紀念館成為一座台灣史上,人類共同生活記憶最重要的文化地標。


菩提廣場種菩提

本館前方有長、寬各一百公尺菩提廣場,廣場地坪鋪設鏽石、青斗石。廣場兩側廊道,長各一百公尺,半浮雕二十二面佛陀行化圖及二十二幅古德偈語。迴廊外廣場中有十八尊羅漢圓雕,其中除了佛陀十大弟子及《阿彌陀經》中與會的大阿羅漢外,另有大愛道、蓮華色、妙賢比丘尼尊者,及降龍、伏虎二羅漢。羅漢形象生動,或坐或立,或著袒右袈裟,或著交領廣袖僧衣。廣場前方的萬人照相台,為長五十公尺、寬三十五公尺的大階梯,共三十七階,象徵三十七道品。

八座寶塔 代表八正道

本館菩提廣場前方兩側設八座寶塔,代表八正道,名稱分別為:一教、二眾、三好、四給、五和、六度、七誡、八道。八塔形制相同,皆為方形七層樓閣式,高三十八公尺,鋼筋混凝土結構,基座外飾黃砂岩,塔身外牆是曉理石,屋瓦為飛鳥瓦,欄杆為石材。

八塔中央區為成佛大道,長二百四十公尺、寬一百一十三公尺,地坪鋪設鏽石、青斗石。成佛大道南、北廊道長各二百五十四公尺,以山西黑花崗岩為材,雕刻百萬人功德芳名及星雲大師的佛光菜根譚法語,富有教育、文藝內涵。禮敬大廳位於館區入口處,其名有禮敬諸佛之意,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的建築,內設接待、詢問、展示區、紀念品店、餐廳等多功能服務。

佛光大佛設於主館後方,通高一百零八公尺,像高五十公尺,為世界最高銅構坐佛。經由「百萬心經入法身」活動,將百萬部《心經》永久奉納塔剎的藏經閣,祈佑世界和平。

本館菩提廣場前方兩側設八座寶塔,代表八正道。

取之十方 用於十方

佛陀紀念館是大家的紀念館

佛陀紀念館是一座融和古今與中外、傳統與現代的建築,具有文化與教育、慧解與修持的功能。該館的興建,正是希望透過供奉代表佛陀威德、智慧的法身舍利,讓人們在禮敬佛陀舍利的同時,能夠開發自己清淨的佛性,並為人間注入善美與真心,帶來社會的安定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