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典藏系列展出清代前古文物,當中包含自法門寺地宮所挖掘出的珍寶。
飛天梳高髮髻,臉形長圓,眉目清秀,繒帶飄揚,身穿天衣,下身著長裙,衣裙輕貼覆體,身姿輕盈曼妙。雙手懷抱琵琶,帔帛於身後繞出一道優美的圓弧線。凌空自在飛舞,姿態美妙。
此碑四面主要銘刻《法華經》〈普門品〉的經文。經幢正面上方有佛七尊像,主尊為一坐佛,兩側各雕脇侍菩薩、弟子及力士等像。在碑像經文的下方雕左右相對蹲伏的獅子及博山爐。在碑左右兩側上方各開龕,龕內有一佛二菩薩。碑身四周刻滿整部〈普門品〉經文,字形略方,刀法遒勁有力。在堅硬的石塊上鐫刻佛經的傳統,可追溯至五世紀初,其與末法時期希望佛教經典永留後世的觀念息息相關。
分為門框、門扇與門楣三部分。門扇上方線刻二天王、下方刻對獅,其間用長方形的邊框和卷草紋飾相間隔。天王頭戴鶡冠,巾帶飛揚。瞠目張口,做怒吼狀,身著鎧甲,足穿長筒戰靴,一手曲舉持戟,一手叉腰,腳採弓字步,立於岩石上,形象雄壯威武。獅子鬃毛張揚,神態威猛。門楣和門框線刻卷草。整體打磨光亮,線刻紋飾精細優美,是佛教地宮石門中的精品。
此組編鐘共計七件,造型一致,大小依次遞減。鐘體頂部是一個半橢圓形的鐘鈕,鐘鈕下方連接一個小圓台,圓台下面收窄如頸部,頸部以下圓緩加寬為鐘身,猶如一個倒置的杯子。鐘身內部中空,以棒子敲擊時,聲音清脆悠揚,是佛教儀式中,為梵唄伴奏的樂器之一。
不詳
僧人用的盛水器
年代時間年代 | 起源地點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