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來規模最大 敦煌石窟再現

千年絲路光華猶在,「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即將隆重登場。

中國著名四大石窟之一的敦煌石窟,其歷史久遠、橫跨多個朝代、規模之大,是佛教藝術心靈的故鄉,有數不完、說不盡的故事,可謂佛教藝術界中的巨大寶藏。

本次展出,將重現莫高窟第158窟的涅槃佛像;敦煌研究院排除萬難,將敦煌石窟3D打磨「中心柱窟」實體運送來台;莫高窟保存至今最宏麗最完全的一幅供養人畫像〈禮佛圖〉特地來台展出;精彩文物—敦煌藏經洞《妙華經》;精彩筆畫摹本,含佛本生故事、尊像、經變、供養人等... 是百年來規模最大最精彩的敦煌特展。

此次特展分為5大單元呈現:

(一) 絲路漫漫
張騫出使西域,將溝通歐亞大陸、以絲綢貿易爲代表的中西商道連接起來。這條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出敦煌通往西域,直趨中亞、印度、西亞,以至歐洲大陸的陸路交通道路被19世紀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稱爲“絲綢之路”,沿用至今。絲綢之路是貫通歐亞大陸的主要幹線、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同時還是開展文化交流與匯通的橋梁。它的開闢,促進了古代中國與絲綢之路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相互瞭解,對古代東西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進步起了重大作用。

在這條綿延的漫長古道上,敦煌一直是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重鎮。這裡有月牙泉名聞遐邇,有雅丹地貌鬼斧神工,有兩關懸泉蒼凉悠遠。公元前後,印度北傳佛教沿著絲綢之路的阿富汗、中亞、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北側,全面傳到西域,接著傳到了中國,並繼續向東擴散,最遠到達朝鮮和日本。隨著佛教的發展和佛教文化的廣泛傳播,佛教藝術也在敦煌蔚為大觀。

(二) 千年營建
莫高窟開鑿始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據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年)立《大周李君莫高窟佛龕碑》載:“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366年),有沙門樂僔,戒行清虛,執心恬靜,嘗杖錫林野,行至此山,忽見金光,狀有千佛,遂架空鑿岩,造窟一龕。次有法良禪師,從東届此,又於僔師窟側,更即營建。伽藍之起,濫觴於二僧。”自樂僔在鳴沙山麓開鑿了莫高窟的第一個洞窟起,燦爛的敦煌佛教藝術從此誕生。

(三) 燦爛佛宮
敦煌莫高窟藝術,是在傳統漢晋藝術基礎上,吸收融合外來藝術的營養,形成具有中國風格的佛教藝術,是融建築、雕塑、壁畫三者於一體的立體藝術,生動地展現了中古時期中國千餘年間的社會生活畫卷;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歷史延續最悠久、保存較完整、內容最豐富、藝術最精美的佛教藝術遺存,代表了公元4至14世紀中國佛教藝術的高度成就,是中國美術史上不可逾越的篇章。

(四) 世俗百態
敦煌石窟藝術中反映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敦煌石窟藝術來說,雖然大多以佛教內容爲主,但用以表現佛教義理的畫面素材,是取自當時的現實生活,諸如城垣屋宅、亭台樓榭等建築,家居飲宴、婚喪嫁娶、生子育兒、衣冠服飾等民俗風情,耕田、狩獵、紡織、釀酒、鍛鐵等生產場面和生產工具、步兵、騎兵的戎裝、兵器和戰爭場面等,它在某種意義上是表現了一千年的古代社會生活的第一手數據,是非常珍貴的文化數據庫。我們從中可見到不同的生活素材,以及不同文化元素的交融。

(五) 石破天驚
1900年5月26日,道士王圓籙Wang Yuanlu於第17窟(現編號)中偶然發現“藏經洞” Library Cave,裡邊藏有從公元4世紀到公元14世紀各種歷史文本、絹畫、刺綉等文物5萬多件。藏經洞的發現是中國乃至世界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是人類文化藝術史上永載史冊的大事,它與殷墟甲骨、明清內閣檔案大庫、居延漢簡一起被稱爲20世紀中古文獻的四大發現。


2023/12/16 - 2024/04/21
本館二樓第一、第二展廳
免費

其他資訊

這裡讓你走進敦煌石窟:https://www.e-dunhuang.com/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