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藝術特展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大同(北魏首都平城)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北魏時稱為武州山石窟寺或代京靈岩寺。雲岡石窟是中原北方地區出現的第一座大型石窟群,據《魏書•釋老志》記載,文成帝和平元年(西元460年),高僧曇曜上奏皇帝「於京城西武州塞,鑿山石壁,開窟五所,鐫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飾奇偉,冠於一世。」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里。現存大小窟龕254個,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000餘尊。石窟規模宏大,造像內容豐富,雕刻技藝精湛,是五世紀中國佛教藝術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2001年,雲岡石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雲岡石窟根據洞窟類型和造像風格大致可分為三期,早期為文成帝時曇曜五窟的開鑿,帝佛合一,真容巨壯;中期為獻文帝、馮太后、孝文帝時皇家營造的大窟大像,富麗堂皇,窮諸巧麗;晚期為遷洛後民間補刻的窟龕,精緻繁縟,法相綿延。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裏描述雲岡石窟:「鑿石開山,因岩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目所眺。」
 

|主辦單位|中華文物交流協會、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承辦單位|雲岡研究院、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


📖《芥子納須彌—雲岡石窟藝術特展》圖錄出版

🔗《芥子納須彌─雲岡石窟藝術展》特輯
 

 

 


2024/12/07 - 2025/07/27
本館第一展廳
免費

其他資訊

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