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非遺流光印跡展

泉州位處福建省東南沿海,它作為閩南文化的發源地,亦是中國1982年首批公告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涵蓋範圍甚廣,包含民間文學、傳統音樂、舞蹈、戲曲、雜技等。本次展覽循「山境.海韻.城跡.聲景」四大主題,從晨光熹微時分的山海相依啟程,漫步於千年積澱的午後之城,最終歸於燈火闌珊處的聲聲戲韻。

2006年,中國公告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惠安石雕、德化瓷燒製技藝、惠安女習俗、梨園戲、高甲戲、燈彩(泉州花燈)、泉州拍胸舞、南音、泉州提線木偶戲均名列其中。2008年時,木偶頭雕刻(江加走木偶頭雕刻)、燈彩(泉州花燈)、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安溪鐵觀音製作技藝、打城戲、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元宵節(閩臺東石燈俗)、蟳埔女習俗,成為第二批被列入的範圍,並於2011年新增永春紙織畫及泉州木雕,以及端午節(石獅端午閩臺對渡習俗)。

此外,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泉州妝糕人製作技藝、泉州鯉城火鼎公火鼎婆、泉州金蒼繡技藝、漆線雕(泉州)、媽祖信俗(泉州),以及2022年被列入的泉州蚵殼厝營造技藝、泉州歌訣、泉州珠繡製作技藝,展覽中皆可一睹其風貌,而泉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閩南磚雕、漁網具製作技藝、泉州普度習俗亦是本次展覽的項目之一。

展覽將22處世界遺產點,與30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熔鑄於「非遺十二時辰」的流轉時光之中。這其中的每一件器物、每一段唱腔、每一門技藝、每一縷光影,都是時光長河中沉澱的泉州故事。


2025/08/02 - 2025/09/14
本館第四展覽廳
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