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海線絲綢之路 AR豐富真實展覽體驗

2023/05/28
佛館訊息

文/人間社記者邱雅芳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主題論壇第三場5月28日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佛光樓舉行,邀請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主持,與談人有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暨總策展人如常法師、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終身榮譽教授、電子文化地圖協會主席紀佛教海線絲路策展人路易斯•蘭卡斯特教授、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苑講座海線絲綢之路技術策展人邵志飛教授、以及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海線絲綢之路技術展示人莎拉•肯德丁教授,一同分享策展點滴,此展耗時4年,跨越7個國家、14個地點,令與會者開創新視野。


圖說: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苑講座海線絲綢之路技術策展人邵志飛教授(左),以及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海線絲綢之路技術展示人莎拉•肯德丁教授(右)。圖/人間社記者邱雅芳

如常法師表示,這次展覽的核心是基於海洋、絲綢和取經等主題,並通過學術研究形成了佛教海線地圖,是展覽的主要亮點之一。他提到,展覽致力於如實呈現展覽文本,是一個重大的考驗。


圖說: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暨總策展人如常法師。圖/人間社記者邱雅芳

「新媒體展覽對博物館數位化、移動互聯、虛擬現實和3D建模等新技術的應用。這些技術在展覽中呈現、公共服務和展示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常法師強調整個展覽需要專業的團隊來呈現,包括展覽文本的撰寫、經費來源的籌措、展覽施作的執行、傳播與教育推廣的工作、以及展覽的維護和更新。


圖說:展覽將有形和無形的文化遺產與新媒體藝術相結合,為觀展者提供了全新的參與方式。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如常法師並說到,展覽期間面臨疫情的窘境,利用教育推廣講座、體驗活動和傳播等多方的努力,將它推廣出去,也為觀眾提供豐富的體驗和教育價值。

邵志飛分享,觀展者可以透過人偶或虛擬實境,從一個世界跨越到其他世界。介紹擴增實境(AR)的應用,使虛擬世界在屏幕上能與現實世界場景結合和互動。他還提到可以通過身體部位追蹤來實現互動,使觀展者們在使用這些技術時同時達到健身效益。另外,透過平板電腦的應用,也能夠實現虛擬互動,使擴增實境增加趣味性。

邵志飛說,透過3D呈現、擴增實境和虛擬互動等技術,藝術展覽能夠超越傳統的二維呈現方式,讓觀眾能夠深入參與其中。這種結合藝術和技術的創新方式,為觀展者提供了全新的感官和心靈體驗。

「展覽將有形和無形的文化遺產與新媒體藝術相結合,為觀展者提供了全新的參與方式。」莎拉•肯德丁提到,使用了3D環繞技術,通過數位攝影,結合了科技和文化的創新方式,觀展者可以360度環繞式地看到最早的佛教樣貌,並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夠更深入地了解佛教的文化遺產,感受到佛教的歷史和價值。她分享說明過去拍攝的作品,以及運用科技恢復斑駁的壁畫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數位技術的應用為觀展者提供了更豐富、更真實的展覽體驗。

蘭卡斯特指出,此次展覽腳本設計面臨了一些困難,例如資料不夠、缺乏故事性,以及活動是跨領域,有些並不是他的專長,要冒著可能丟失名譽的風險,因為有星雲大師有再三的鼓勵,再三考慮後,投入這場展覽。

他假設自己是一位商人,不太可能一次就圓滿從印度到中國的旅程。會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語言障礙。因此,認為印度到中國應該有中繼站,透過中繼站解決語言等生活上的種種問題。商人這時可能會在兩地都有家庭,而僧人在流通佛法時也可能遇到類似的情況。從這個角度出發來製作腳本,目前展出的是第一集。

蘭卡斯特說,第二集希望能夠製作佛教海線絲綢之路的韓國與日本,雖然韓國不認為佛教的傳入與海路有關,但他認為韓國三面環繞海洋,因此佛法的傳遞應該跟海洋有關係。


圖說: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終身榮譽教授、電子文化地圖協會主席紀佛教海線絲路策展人路易斯•蘭卡斯特教授。圖/人間社記者邱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