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智僧團參訪佛光山 親炙學習星雲大師「心包太虛」的心量
文/人間社記者知頌
圖說:佛光山長老慈惠法師(前排右六)特別為福智僧團住持如淨和尚(前排左五)等人接駕,隨後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大佛平台拍下大合照。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福智僧團住持如淨和尚於8月25日率領僧眾共77人前來佛光山追思緬懷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親炙學習大師如佛陀「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心量。
由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領眾於大雄寶殿為如淨和尚等人接駕,隨後再移駕至佛光山藏經樓禮拜星雲大師。
如淨和尚感恩星雲大師推廣人間佛教,實踐佛陀的教法。此趟參訪不僅是特別前來禮拜大師,更是勉勵福智僧團的僧眾要能夠學習大師慈悲的胸懷及智慧,未來在弘法利生上才能夠利益大眾。
如淨和尚亦讚嘆佛光山為眾心甘情願和熱心的服務,以及佛光山叢林學院對僧伽人才的養成。
圖說: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右)致結品予如淨和尚。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福智僧團副住持如得法師表示,此次來山最珍貴的學習是看到星雲大師寬廣的心胸和格局,大師一生掛念的不是自己的寺院道場,而是芸芸眾生,尤其對兩岸佛教的團結更是念茲在茲。所謂「格局可以決定結局」,如得法師視大師為弘法生涯中的學習榜樣。
佛光山長老慈惠法師特別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大佛平台抄經堂為如淨和尚接駕,並就福智僧團的提問闡述星雲大師創建佛光山叢林學院歷史、僧格的養成、課程特色等。叢林學院除了培養僧伽弘法以外,也透過行解並重來實踐佛法。慈惠法師勉眾做個本分的出家人,讓自己時時刻刻都在佛法的學習上,尤其讀書可以讓自己明理,體證有佛法就有辦法。
圖說:如常法師(右)為眾導覽「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開示,過去佛教的寺廟都建在最偏僻的地方,但星雲大師23歲來台弘法時,深感佛教教育的重要性,故推展人間佛教,以佛光山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在全球五大洲建立了近300間道場、5所大學、電視台、文化出版、慈善單位等。慈容法師勉眾要發心以大師的精神為學習目標,將佛法傳揚到世界各地。
慧傳法師表示,弘法布教的過程是少不了磨難,但星雲大師用佛法的智慧及高度來面對和服務眾生,突破了許多的不可能,促進兩岸佛教的和平與交流,為僧信二眾示現了觀世音菩薩「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慈悲精神。
午後,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陪同如淨和尚領眾於玉佛殿供奉的佛陀真身舍利前,祈願祝禱及恭讀星雲大師著〈佛陀,您在哪裡?〉,隨後為眾介紹佛館歷史及特色,並導覽「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及宗史館。
圖說:如常法師(前排左四)陪同如淨和尚(前排左三)領眾於玉佛殿供奉的佛陀真身舍利前,祈願祝禱及恭讀星雲大師著〈佛陀,您在哪裡?〉。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如常法師表示,佛館是寺廟也是博物館,星雲大師提倡「普門大開」,以慈悲迎接十方眾生。佛館的每一處角落都能透過六根的觸覺讓人身心安然,見塔如見佛,希望塑造一個「活的博物館」,讓人們將佛法帶回去。
其他與會者包括佛光山副住持慧昭法師、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副館長依潤法師、永融法師、佛光山功德主會總會長滿益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佛光山都監院頭單文書慧屏法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