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青海」佛館展出 領略青海非遺文化
文/人間社記者李生鳳
圖說:純銀吉祥長壽火鍋。圖/人間社記者李生鳳
「魅力青海─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8月28日至10月1日,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二展廳展出,展出來自青海高原的熱貢藝術、河湟皮影戲、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加牙藏族織毯技藝、柏郎祥碧藏香等非遺展品和影像資料等。展覽期間將推出講座與體驗活動,帶領大眾領略多采多姿的青海非遺文化。
「熱貢藝術」是綜合藝術,主要指唐卡、壁畫、堆繡、雕塑等繪畫造型藝術。熱貢藝術以藏傳佛教故事、藏族歷史人物和神話、傳說、史詩等為主要內容。本次展出涵蓋唐卡、湟中堆繡等。
圖說 :藏族織毯。圖/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
「柏郎祥碧藏香」主要傳承地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由藏紅花、柏香、紅景天、石榴子等多種名貴藥材,經打磨、調製香泥、製香等10多道工序製成。製作過程環保,保留藥物的天然藥性和藥香,具有驅除污濁之氣、安神等功效,在當地廣受歡迎。
「河湟皮影戲」又稱「青海皮影戲」,青海人稱為「影子」、「皮影兒」,主要分布於青海東部地區,已有約200多年歷史。河湟皮影戲少有文字劇本,全憑口頭傳承。人物造型設計獨特,形象豐富逼真。此次展出皮影人物有道教傳說中的福祿壽三星,以及皮影扇子等。
「加牙藏族織毯技藝」是以手工編織,以橡殼、大黃葉根、板藍根等天然植物染色,可說從原材料到成品,都是天然的綠色產品。且不使用圖紙,圖案是依照腦海中的構思所編成,高超的「憑空織造」技藝,令人嘖嘖稱奇。
圖說:「河湟皮影戲」人物一福祿壽三星。圖/人間社記者李生鳳
展場有安多藏族、土族傳統男女服飾,皆是配色鮮明,民族風格強烈。以及受中原文化影響,於百年前傳入青海高原,逐漸結合河湟文化所創造出獨具高原民族特色的「河湟剪紙」。
此次活動為「守望精神家園─第九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暨旅遊推廣」系列,由中華文化聯誼會、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共同推出。系列活動包括「河湟刺繡」、「土族盤繡」等體驗工作坊,以及皮影戲、非遺文化講座等。
圖說:河湟刺繡作品「生命之花桌擺」。圖/人間社記者李生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