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空法師新書發布會 菩提伽耶的那一夜

2023/11/04
佛館訊息

文/人間社記者劉妙秋
圖/人間社記者莊佳穎


圖說: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菩提伽耶的那一夜》新書發佈會,11月4日於佛陀紀念館禮敬大廳五觀堂舉辦。

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菩提伽耶的那一夜》新書發布會,11月4日於佛陀紀念館禮敬大廳五觀堂舉辦。依空法師從跟隨星雲大師前往印度走訪佛教聖地,當時心心念念想獲得菩提葉的起心動念,轉念悟得「有求不如不求好」,將菩提葉轉送他人更覺歡喜,在菩提伽耶的那一夜覺知,無形的菩提教法已入心中。會後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致贈感謝狀,琉璃工房創辦人楊惠珊獻花祝賀。


圖說:依空法師的著作《菩提伽耶的那一夜》,從走訪印度的因緣悟得「有求不如不求好」,生病轉念自在不以為苦,新書發布會歡喜圓滿。

依空法師提及第一次跟隨大師去朝聖印度的佛陀聖跡,深感佛陀福慧雙修,五體投地虔誠頂禮佛足,體會「接足禮」甚為殊勝。2015年第二次再去印度,為同行信徒講解佛陀八相成道的事蹟,印度佛教史的興衰躍然眼前。

依空法師指出,印度佛教衰微的因緣起於笈多王朝採取宗教寬容的政策,出家人只需閉門專心研習佛法,與人間隔離,不夠普及於一般人民,由此得見,人間佛教是人要的、善美的,能帶來佛教的一道曙光。

依空法師說,母親是傳統婦女,卻很重視子女的教育,即使家庭經濟困頓,仍變賣首飾讓依空法師繳註冊費,心思細膩常為人著想,才造就子女的成就;父親是有俠氣之人,愛管閒事為人打抱不平,受恩於人必心存感恩之情,也示身教於子女。民國60幾年的年代,出家的風氣未開,依空法師的父親思想開明,同意其辭去高中老師的教職,入佛門;為報答父母生給色身之恩,出家度眾利他,是將色身做更好的運用。

接著依空法師陳述,6年動3次大手術,從病中也意識到「阿賴耶識」的重要。舉例手術過後,麻醉藥將退之時,腦海中出現的畫面是手術前一天的電視畫面;朦朧間,仍聽到周遭的人說話、做事的討論聲,體證身體不聽使喚,但是皮膚毛孔全開,當時體悟觀世音菩薩「通身是眼」的法門。

依空法師屢受大手術、化療,只覺病痛未曾覺苦,在得知罹患癌症時,仍能氣定神閒地與醫師討論後續的化療,還能安慰周遭關心的人;還給自己訂了誦經持咒、大量閱讀的定課。也因病後須坐輪椅,搭飛機可以優先上機、去逛景點可在視野好的地方觀賞。依空法師說,人生境遇沒有絕對的好壞,要看心如何轉境,如何轉識為智。

依空法師的著作《菩提伽耶的那一夜》,從走訪印度的因緣悟得「有求不如不求好」,生病轉念自在不以為苦。會後,大眾歡喜買新書讓依空法師落款簽名,新書發布會歡喜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