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小石獅》戲劇教育工作坊 親子與小石獅近距離互動
文/人間社記者李生鳳
圖/人間社記者蔡清華
圖說:戲劇教育工作坊「《嗨!小石獅》親子互動體驗」,介紹石獅名字的由來和意義。
多媒體兒童劇《嗨!小石獅》5月17日、18日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登場,並特別在表演當天上午,於佛館一教塔推出戲劇教育工作坊「《嗨!小石獅》親子互動體驗」。介紹石獅名字的由來和意義,展示石獅偶內部精妙的結構和機關設計,還可和小石獅近距離互動。17日場次共有親子檔40人參加。
圖說:現場互動提問。
佛館教育推廣處處長柯惠玲為大家介紹課程,相信每個人會在觀賞表演外得到不同的體會,希望大家打開視野,認識這次的演出。
《嗨!小石獅》互動內容由演出團員,為大家介紹劇中夜明橋上石獅的名字,昧谷、嵎夷和獅寶寶小玉煌、南交,以及新來的石獅朔方,分別代表了西、東、南、北方。
圖說:小朋友和小石獅互動。
其中小石獅「朔方」也來到了現場,運用低碳環保素材、3D打印,打造出栩栩如生的小石獅,透過精細的操作,可以做出各種表情還會說台詞。接著讓小石獅和小朋友互動,小朋友觸摸小石獅,和他擊掌。現場並帶來《嗨!小石獅》其中一小片段,大家先睹為快,歡樂不已。
黃小姐帶著四名孩子前來參加,表示下午將觀賞《嗨!小石獅》,可以讓孩子先了解當中的細節和角色。這場戲劇教育工作坊帶動的內容,還可讓孩子增廣見聞,很有意義。
圖說:小石獅可以做跳躍的動作。
台北道場的顏湘羚為了參加此次親子互動體驗,特別帶著6歲的兒子,從台北南下到佛館。顏湘羚說,孩子看了預告片後很有興趣,因此早早就預約參加。到了佛館意外得知當日有《嗨!小石獅》演出,於是留下觀賞,想到一整天都可以在佛館度過,非常高興。顏湘玲說,小石獅顛覆以往對木偶的印象,對正式演出更加期待。
圖說:多媒體兒童劇《嗨!小石獅》,推出戲創教育工作坊「《嗨!小石獅》親子互動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