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光─顧天龍油畫作品展」開幕 充盈內美與大千世界同頻重光
文/人間社記者李生鳳
圖說:「重光–顧天龍油畫作品展」,8月24日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大堂開幕,近200人出席。圖/人間社記者蔡忠宏
「重光─顧天龍油畫作品展」8月24日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大堂開幕,近200人出席。展出藝術家顧天龍首次在佛館展出,帶來「西藏‧西藏」系列節選、「無界」和「天路」系列,以及人物和風景之作33件。在藝術家的詮釋下,每幅畫作所傳遞的情感攝受,還有充盈內美的底色,得與大千世界同頻重光。
佛光山副住持慧昭法師代表主辦單位致詞表示,佛光山推動人間佛教,鼓勵佛教和藝文結合,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提倡佛教藝文化,以及「生活藝術化,佛法生活化」,在世界各地設有佛光緣美術館,提供當地藝術家展出平台。《金剛經》有云「一切法皆是佛法」,用心體會顧天龍的畫作,或許可以從中獲得體悟。並以「欣賞油畫,當願眾生,彩繪人生,歡喜自在」為祝福。
顧天龍分享2019年與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結識,如常法師當時即邀請他至佛館展出,不久後因疫情無法成行。這段期間在如常法師助力下,先後在上海星雲文教館、蘇州嘉應會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的美術館展出。如今終於來到佛館,深感緣分不可思議。
在佛光山,他把握機會巡禮各處,遇到有位法師問他,玄奘大師西行取經,回去後利益眾生,那他從佛光山想取回的是什麼?顧天龍說,這問題讓他反覆思索,甚至無法成眠。回想抵達佛光山後的種種,還有從法師、居士到遊客,這裡的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覺得自己就像是顆滿布汙垢的小石頭,靜靜的躺在陽光照耀的沙灘上,讓海水一遍又一遍的洗滌。所以回去後,他的心會更寧靜,一雙眼睛也會更加澄澈。
顧天龍致贈兩幅作品〈星雲大師〉、〈岡仁波齊〉,以及佛光山功德主許克強贈以所收藏的星雲大師畫像。由慧昭法師代表接受,並回以感謝狀。
圖說:展出藝術家顧天龍(右)致贈畫作〈岡仁波齊〉,佛光山副住持慧昭法師(左)代表接受。圖/人間社記者蔡忠宏
圖說:佛光山功德主許克強(右2),捐贈所收藏的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畫像,佛光山副住持慧昭法師(左)代表接受。圖/人間社記者蔡忠宏
圖說:佛光山副住持慧昭法師(左),頒贈感謝狀予展出藝術家顧天龍(右)。圖/人間社記者蔡忠宏
慧昭法師、顧天龍、中華傳統宗教總會副總會長陳和順、佛光山榮譽功德主蔡國華和林金茂、許克強為展覽揭幕,宣布「重光─顧天龍油畫作品展」開幕。
圖說:眾貴賓為展覽揭幕,宣布「重光一顧天龍油畫作品展」開幕。左起蔡國華、陳和順、慧昭法師,右起許克強、林金茂、顧天龍。圖/人間社記者蔡清華
顧天龍於展場導覽解說,提問踴躍,觀眾邊欣賞邊讚歎。如〈星雲大師〉是融和大師一筆字的筆觸,有人說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可以感受到大師的慈悲神韻。
圖說:顧天龍畫作〈星雲大師〉,融和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一筆字的筆觸。圖/人間社記者李生鳳
顧天龍油畫創作的轉捩點,是在2013年秋冬之交,和友人自駕進入西藏寫生,從踏上雪域高原那一刻起,他的油畫創作就步入了西藏期,從此與珠穆朗瑪有約,在海拔6千公尺上的高原寫生,將所悟得的「境」如實記錄,呈現的是人與景相生相應的「一切境」。
西藏的天空蔚藍,但顧天龍的畫作顏色偏暗,讓畫面更能呈現神祕感與神聖感。捕捉到小喇嘛上學的身影,還有艱難行走的人,如同修行路上必會遇到困難,但無論道路多麼坎坷,前方總有一束光在等待。
開場表演由音樂家吳昀臻帶來無伴奏大提琴〈白色觀音〉,與會有佛館副館長永均法師和有賢法師、佛光山榮譽功德主戚品淑和陳素雲、屏東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賀瑞麟、九曲國小校長雲大維、高雄市藝文團體理事長協會主席柯光慶、川朝啟郎工作室負責人蕭啟郎、藝術家劉文隆和林俊賢等眾多教育界、藝文界人士。